电子邮箱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电脑版       手机版
合作成功
张家界市境内烧陶工艺源流
来源:原创 | 作者:戴楚洲 | 发布时间: 2025-03-17 | 454 次浏览 | 分享到:

          慈利赵家岗现存烧窑现场

  在新石器时代,澧水流域氏族人口增多以后,筑巢而居,定居聚落,制作陶器,栽培谷物。澧水流域自新石器时代最早出现烧造陶器技术以来,历朝历代祖先相继传承,以致出土了成千上万件陶器文物。自商周时期以来,澧水流域土家先民烧造的陶器有黑陶、白陶、灰陶、红陶、彩陶和几何印纹陶,工艺精湛,造型多样,反映出陶器的装饰风格和土著文化特征。慈利县零阳镇太坪村北部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出土夹砂红陶和夹炭陶等陶片,器形有罐等。慈利县苗市镇小沙村屋场田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釜、豆的陶片和石斧,属于距今约6500年的大溪文化遗存。慈利县溪口镇坪坦村璞榔岗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罐、钵、杯、豆等陶片和刮削器、尖状器,为距今约5000年的屈家岭文化遗物。慈利县苗市镇洞湾村圆凹田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罐、鼎、釜、钵等陶片,为距今约4500年的龙山文化遗址。

张家界市城区三角坪战国时期陶壶


  慈利县江垭镇临江居委会商代遗址出土完整陶罐1个,高11.5厘米,为鼓腹形圈足。慈利县江垭镇柳枝坪村柳坪商代土著文化遗址出土罐和钵的陶片。慈利县苗市镇出土的商代陶豆高11.2厘米。慈利县金慈街道太坪村长堤西周遗址出土罐和豆的陶片。慈利县岩泊渡镇星明村康家溪商代遗址出土的陶片为泥质灰陶和泥质黑陶。慈利县甘堰土家族乡象鼻嘴商代遗址出土鼎和豆的陶片。慈利县溪口镇杜坪村樟树塔商周遗址出土罐、鼎和釜的陶片。慈利县杨柳铺乡康庄村胜岭岗商代遗址出土罐、壶、钵和豆的陶片。慈利县甘堰土家族乡高岭村樟树塔西周遗址出土罐、鼎和釜的陶片。慈利县零阳街道零溪村出土的战国时期陶盘,口径达11.5厘米,盘底彩绘红色云纹。据《湘西自治州文物志》记载:1980年,湘西自治州文物工作队考古专家发掘大庸县城教场村澧水岸边台地上“古城堤”遗址。“古城堤”遗址下层出土新石器时代晚期陶片多件,器形有陶钵、陶碗、陶罐、陶壶、陶缸、陶盆、陶豆和陶鬲。1987年,永定区大庸桥街道办事处且住岗村白鹤嘴新石器时代作坊遗址出土磨制石器和红陶残片。永定区枫香岗乡青鱼潭村龚王庙商代遗址出土鬲腿1个和陶片若干。永定区大庸所乡武溪村溶洪台商周遗址出土鬲腿2个和陶片若干。永定区黄家铺乡周家坊村蚂蚁岗商周遗址出土鬲腿1个和陶豆2个。永定区关门岩乡禾家村老龙岗东周遗址出土鬲足、豆柄和陶钵口沿。1987年,桑植县澧源镇朱家台村菜坵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出土的10件陶片为泥质夹砂红陶和灰陶,器形有陶罐、陶豆、鼎足等,陶罐腹部刻有蚕纹一周,体现土著文化特征。

桑植县澧源镇烧窑时装窑图片

  1987年,桑植县澧源镇朱家台村河边二台地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出土鼎腹残部1件。桑植县澧源镇朱家台村庙湾田商代遗址出土陶罐和陶釜的土著陶片。桑植县澧源镇朱家台村吴家塝商代遗址出土陶罐、陶缸和陶足的土著陶片。桑植县澧源镇高家坪村周代遗址出土罐等陶器。桑植县南岔乡兴旺塔村浸水洛商周遗址出土罐和鼎等陶器。桑植县凉水口镇姚儿坪村大塔坪周代遗址出土罐等陶器。张家界市境内还出土古代碗、盘、碟、盆、杯、壶、钵、坛、罐、缸、鼎、瓶等陶瓷,还有为陪葬烧制的五代、两宋时期魂坛。1992年8月,桑植县澧源镇朱家台庙湾田遗址出土战国时期的陶罐和陶豆。桑植县白石乡廖城村出土隋代清瓷杯,口径10.8厘米,高7.8厘米。2005年5月,永定区大庸桥街道野猫峪村二组出土战国时期生活用具青瓷兽面双系罐。口径12.5厘米,底径11.5厘米,最大腹径25.5厘米,通高19厘米,重3245克。轮制,呈青色,稍泛黄,敞口,圆唇,束颈,鼓腹,平底;双系左右对称分布,兽面铺首;釉薄,青中泛黄。 

做窑货图片

  1986年,永定区环城西路出土东汉时期装饰品绿釉瓷珠。通高9厘米,外径7厘米,内径1厘米,重109克。瓷珠为轮制,呈绿色,南瓜形,腹部呈瓜棱状凸起。1986年,永定区建委修建办公大楼之时出土西晋时期溺器青瓷印花虎子。通高14.3厘米,口径5厘米,底径12.5厘米,围18厘米,重2055克。接近圆形,通体施青泛黄釉;兽嘴为口,半环形提梁,平底内凹。在桑植县城东门发现2件五代时期魂坛,在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迎宾岩下荷池畔发现的宋代中期陶坛高达28厘米,口径7.5厘米,下层塑人物像,形态各异,或唱歌跳舞,或敲锣打鼓。1991年6月,慈利县民政局基建工地出土清代饪食用具玉器玉碗 。口径14.7厘米,足径7.5厘米,通高5.9厘米,重320克。侈口方唇,斜圆壁,平底,矮圈足;底部楷书阴刻“乾隆年制”。

 

张家界市城区三角坪战国时期陶钵

  澧水流域土家先民先把土陶所用泥土制成器皿坯子,在上釉以后,放进窑里,用火烧制,即成陶器。器形有陶坛、陶罐、陶缸、陶壶、陶钵、陶杯、陶鼎、陶盘和酒瓶、花瓶等。1982年,慈利发现一件五彩人物双耳尊,系清代康熙时期瓷器。通高11.5厘米,口径6.4厘米,腹部布满五彩人物与题款,图文并茂。其题款文曰:“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另一半为五彩人物图,画中范文正公堂中坐定,给受济的贫士分施衣食。经专家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湘西北是“中国紫砂陶之乡”,大庸县紫砂陶工艺厂生产的紫砂陶产品陶壶、陶杯、陶罐、陶瓶、陶鼎、陶炉、陶盘、陶碟和文房四宝曾经成为旅客喜欢的土特产品。1971年,大庸县民贸局兴办茅岗瓷厂。

  

图为张家界市城区三角坪战国时期陶豆

  慈利县赵家岗乡陶土资源比较丰富,储量达到5亿立方米,分布在天鹅、天山、麻山、广垭、碗田等村。在元代末期,赵家岗的土家先民开始烧陶。在20世纪80年代,该乡制陶产业达到鼎盛时期。曾经兴办天鹅、天山、广垭三个村办陶器厂,私人作坊、农户联营多达30余家;乡企业办耗资40万元,从潼关引进先进工艺,兴办两家乡办陶器厂。全乡从事制陶业人员达到1000余人,制陶业成为该乡支柱产业。传统的手工制作与现代的半机械模具制作相结合,大批量生产烤烟所用烟管。人们生产的钵、坛、水缸、油盐罐等传统陶器,远销湖北省恩施州等地。该乡天鹅村陶器厂是一家仍在制造陶器的集体企业。按照制陶工艺流程,第一道工序是做泥坯。如需陶器表面光滑,就在泥坯兑上釉料。釉料配方不同,烧制出来的器皿颜色也就不同,常见的有板栗色和青色两种。其次是装窑。窑匠装窑技术决定一窑能出多少成品。把泥坯烧成陶器成品是最后一道工序。2012年9月,慈利县文化馆申报的传统技艺《做窑货》被张家界市人民政府列入张家界市第三批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作者戴楚洲系湖南省地方志专家库专家)

  撰稿:戴楚洲

  审核:熊文渊

  更多咨询请点击http://www.yjz.top/website/index.php?_m=wp_frontpage&_a=index&id=5&sessionid=bc17fdf28adc2f96b121336c4d53c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