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邮箱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电脑版       手机版
合作成功
千年古韵话杨溪
来源:原创 | 作者:秘书处 | 发布时间: 2025-04-12 | 97 次浏览 | 分享到:

  风情万种的澧水,在这里扭扭捏捏的摆了个“s”造型后,便袅袅娉娉一路前行,进入石门县、经过临澧县、澧县、津市市,在尾闾小渡口流入洞庭湖。

  澧水轻松地这么一“S”,一块绿洲就被酿成,南北两山她把一夹峙,成就“二龙戏珠”的风景;岸边垂柳依依,澧水宛如一条蜿蜒的丝带,萦绕出三面环水的坪地。发源于风洞的芭茅溪经杨柳铺乡宝景村,在这里注入澧水,沿溪沟一条官道直通川、鄂、湘、黔。

  水陆畅通,交通便利,地势险要,又是扼石门西北之门户,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了水运舟泊和历史兵家必争之地。而且,澧水两岸盛产石灰,家家户户都生产石灰,石灰窑比比皆是,购买石灰的船只,塞满了河道。

  往来放排客、背篓客、纤夫、船估佬很多,装卸、搬运、航运等业务繁忙,客栈、酒肆、饭馆、茶馆等应运而生,为往来商旅提供食宿休憩之所。繁华景象令人惊叹,素有“朝有千人作揖,夜有万盏明灯”之说。

“杨溪”地名来历

  土地肥沃、丰富的水资源和草地,成就了的鱼米之乡。北宋时期,这里有了名字叫“杨家坪”,这杨家就是妇孺皆知的北宋抗辽名将杨家将。他们把房子建到芭茅溪边,所以叫杨家溪,以后叫成了“杨溪”。

 

千年繁华的码头,如今不见了千帆竞争、船只如梭的热闹场景,只有两只小舢板渔船孤寂地飘于河中。


  与慈利县相隔几千里河南开封天波府杨家将,怎么就来到了杨家溪呢?让人不免生疑。皆因当时的索溪峪的天子洲有个土家族猎人向天胜,他的三个儿子向龙、向虎、向彪都参加过抗金,回家后扯旗造反,自称天子。杨家将奉天子之命前来征剿南方叛逆,杨延昭(杨六郎)带着他的左右臂膀焦赞和孟良,从水路抵达洞庭湖,带上洞庭节度使杨某的一万人马,逆水而上来到了这里,停靠在“s”的码头上,杨六郎发现从这里发兵能快速的攻入湘西,退可以进入洞庭湖,是可以决定生死存亡的战略要地。于是,在这里布设了军事基地,修整征兵,筹集粮草。  

  杨家将出征的消息被向家三兄弟获晓,他们仗着熟悉的地形进行出击,在许家坊土家族乡通往索溪峪的要道上阻击杨家将。现在在杨桥村、芦花村、邓界村、大峪村、红坪村还留下了仗湾、擂鼓坡、马颈界、么战场和马鞍溪等充满火药味的地名。在多年抗辽中屡立战功的孟良、焦赞勇猛过人,所向披靡,消灭了向家兵,向王三弟兄逼得一齐跳下万丈绝壁神堂湾,杨家将大获全胜。

  北宋汉主刘钧龙心大悦,赐予杨家溪为杨家将辖地,“焦不离孟,孟不离焦。”杨六郎为褒奖焦赞、孟良护国有功,又将杨家溪交予他们管理,给他俩修建了房子——焦院和孟院,为他们修建了一座寺庙——护国寺,并分给他们土地。杨六郎自己也建了房子——老屋。

  沧海桑田,不外如是。


杨溪:孙九大人出生地

杨溪,孟家桥下诞生了一位爱国将军孙九大人。

 

  杨溪村有座孟家桥,这孟家桥下,是孙九大人出生地。

  元朝,孟良的后人在杨溪澧水支流的交汇处修建了一座石拱桥,取名“孟家桥”。光绪十九年九月九日午时一位怀胎九月名叫姜小妹的妇人,来到杨溪讨米,当她走到护国寺前的孟家桥时,腹痛难忍,心知快生小孩了,赶紧几步奔到桥下,一个男孩从母体逸出。此时,来自不同方向同去护国寺朝拜的两条龙灯,恰巧在桥上相遇,犹如二龙戏珠。蒋小妹觉得奇巧:儿子九个月出生,又是重阳节、二龙戏珠......她便给儿子取名“九儿”,大名“开华”,用心抚育,盼望儿子有出息。

  咸丰六年,十七岁的孙开华投入到鲍超的霆军。光绪三年,受命坐镇台湾,驱逐法国入侵者,被擢升为福建提督。光绪十九年,因劳累成疾,英年早逝,年仅五十四岁。光绪帝痛失良将,亲笔写下了《祭孙提督文》。


杨溪,开国元帅贺龙早期活动地

  贺龙青少年时期就在澧水流域的石门、慈利、临澧、澧县一带谋生,经常取道必经之地杨家溪来往于桑植。以后,靠两把菜刀拉起了队伍,参加革命。

 贺龙曾经推过的石磨,被人抬到小路上做了垫脚石。

  1928年2月的一天傍晚南昌起义军在汕头失利后,作为起义首领之一的贺龙来到杨家溪杨玉仁开的饭铺里。这杨玉仁原是贺锦斋老部下,二十军一师的某连连长,跟贺龙一起参加了南昌起义,杨玉仁就在这年冬天先贺龙一步回到家乡。没想到,有人告密给朱疤子的挨户团,当朱疤子的人来刺杀贺龙时,急中生智的杨玉仁将贺龙藏在水缸里,才使贺龙化险为夷。贺龙为此很感激,拜寄杨玉仁的父亲为干爹,住在他家里,这一住就是三年,闲来无事时,贺龙给干爹推磨磨米、挑水都干。之后,贺龙在江垭土豪徐小桐的护送下,回到桑植老家,又拉起了三千人的队伍。

杨溪,国民党将军彭士量喋血殉国处

  千年之后的杨溪,又一次印证了为兵家必争之地。1943年,中国军人和日寇在这里拉开战场,战斗异常惨烈,一位名叫彭士量的国民党将军,在焦家洲殉国。

  11月15日,日寇的铁蹄践踏了这块土地。日寇的战略意图是攻打常德城,从慈利县绕道封堵常德的西面。14日在完成石门巷战后,国民党暂5师师长彭士量带领将士,从毛家山的岩门蹬突围,企图通过升坪向杨溪撤退。然而,因为对敌估计不足,这时,日军已于14日占领了升坪口,彭师长只得沿澧水北岸西上。拂晓时分,暂五师搜索连及十四团之一部,冲到了平峰山下时,日空军战机5、6架赶来助战,在他们的头顶上空盘旋,轮番扫射、扔炸弹,大家赶紧进入大栗树陇里隐蔽。这是暂五师进入慈利后与日军遭遇的第二场战斗,炮弹丢到栗树陇里,国军被炸得血肉横飞,到处是士兵的哀嚎声,不到两个时辰,小河道里填满了国军士兵的尸体。

 焦家洲远眺。彭仕量将军喋血殉国处。

  国民党暂五师毫无畏惧,冒着炽热的炮火向前冲,但因缺乏战斗经验,加之74军援兵未到达,正冲到岩门口时,对面河滩上突然爬出了大量穿黄色军大衣的日本兵,像蚂蚁般涌出来,用机枪疯狂的扫射。原来,这是先前占领杨溪那股日军的转身狙击。前后夹击,彭师长心里直叫“不好”,伏在焦家洲河滩的一块大岩石后面指挥,急命将士进行反击,奋力突围,师参谋长郑勋紧随其左右。大约黄昏时分,突然,敌机一个俯冲,扫射一颗颗罪恶的子弹,彭士量师长和师参谋长郑勋不幸中弹,倒在血泊中。彭师长头部中弹,郑勋当场殉国。

  士兵把他们的师长抬到将军庙中,卫生员替身受重伤的彭师长包扎,昏迷中,彭师长还喊杀不止,忠勇之气感动得在场的官兵个个哭声不绝,纷纷高呼:“彭师长!彭师长!你可千万走不得啊!我们还要跟着你打日寇呢!”无奈,彭士量师长伤势太重,含恨离世,年仅39岁。临终之前将军拼力高呼:“大丈夫为国家尽忠,为民族尽孝,死何憾焉!”

  经历了这次战乱,杨溪漕运受严重冲击,石灰窑关闭,加之铁路、公路运输兴起,码头周边店铺纷纷歇业,往昔繁华如过眼云烟,渐趋萧条冷落。但杨溪深厚的底蕴,是澧水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章节,承载着人们的独特记忆。

  如今的杨溪居委会在新时代浪潮中奋勇前行,为世人展现历史与现代交织的独特魅力,续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撰稿:熊立秀

  审核:熊文渊

  更多咨询请点击http://www.fy179.com/page8?article_id=2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