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三巷子”—原地保护,不增不减。原有总面积479亩,保护规划仍然只有479亩,实际建筑面积大约300亩,其他作为协调面积。而张家界是无中生有,小题大做。如溪布街,本是澧水二级支流索溪河在武陵源的一个河州,无任何历史文化元素、无任何历史遗迹,硬要建设成武陵腹地的古街来青睐游客和商家,结果是门可罗雀,尽管在旅游旺季有几家商铺生意尚可,但每年只有8个月左右。绝大部分商铺长时间关门。新建的古庸城也是一样,在永定区沙堤街道,从2230年前建古庸国到明清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那里根本没有古庸城一说。至于南门口的大庸古城,虽有历史记忆,但是其建设规模远远超过原有规模。
建设:“三巷子”—整体保护,整旧如旧。通览成都“三巷子”没有高大上的标志建筑,他们的标志就是在原有四合院、原有的街巷上来修复,看不出后期仿古的痕迹,门店、四合院一般只有一层,最高的外国小洋楼,也只有三层(当时就三层)。而张家界“三城”除了溪布街外,其他两城高楼耸立,朱漆夺目,高、大、上、全,要么“唯一”,要么“先河”,给人一种作假作秀的感觉。
主题:“三巷子”—还原生活,回归本真。比如窄巷子,他们在对原来“少城”城墙进行修复时,就地取材,找来从汉代到清代砌城墙的砖,拼到一起,在旁边立碑说明,让后辈参观,留下记忆。再如井巷子,对满蒙时期的水井原地保护,并立碑说明。而张家界“三城”,没有历史根基的溪布街、古庸城不说,就说南门口,民清及建国初期,这里以茶吧、酒肆、农产品、竹木器、渔业渔具等日常生活用品销售为主,现在小吊脚楼、木板房、小曹门、石门、石基都看不见了,大庸人原来的生活元素看不见了。
目的:“三巷子”——以民为本,保用结合。成都宽窄巷子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实施过程,体现了以民为本,保用结合的目的。他们坚持"循序渐进、居民参与、动态保护"的原则。动迁居民为主,不是简单粗暴的拆迁模式,而是对搬迁居民给与优惠条件,增加了多种居民参与的形式。944户居民最终有110户留在宽窄巷子;而心甘情愿离开的人不仅彻底改善了居住条件,有的还得到较丰厚的补偿。留下的居民有的加入到合作建设、自我修缮的行列,也有的采用回迁的方式,这些都使得宽窄巷子保持了原有的生命活力。而张家界“三城”,由于建设的高大上,原居民户几乎全部外迁。另一方面,由于“三城”门面太贵,招商入驻非常困难。张家界“三城”,有的停建,有的闭市,有的歇业,业主们苦不堪言。
联系电话:18974411345
E-mial:45970226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