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邮箱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电脑版          手机版
关注我们 |      
名称描述内容
观 点
飞扬在慈利乡村的醉美硪歌
来源:原创 | 作者:黄国军 | 发布时间 :2024-05-15 | 1355 次浏览: | 分享到:

慈利县高峰土家族乡康家坪,有七个自然村。这是一个四面环山、西高东低的狭长高山盆地,一条笔直的人造溪沟,将这个微型平原自西向东切为两半。在云雾缭绕的时候,俯视康家坪,它就像一艘在云海里航行的大船。

五月的康家坪,漫山遍野郁郁葱葱,苍翠欲滴。这里空气清新,沁人心脾。也许是海拔较高的缘故,四季更替的脚步在这里好像慢了下来,似乎还停留在春季里——春意浓浓,春水盈盈;西端的茅庵水库碧波荡漾,四周青山倒映水中。这里独特的小气候,让它比外面的世界慢了大半个季节的节奏。

慈利县委书记侯铁夫(前右1)在三官寺土家族乡株木岗村壮举演艺剧场听取汇报。黄国军摄


这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一六四五年秋,大顺军高级将领李锦,以野拂和尚的身份隐居此地。在这人迹罕至的深山密林中,出现了“千名武僧只习武、不念经”的壮观场景。尔后,野拂率众武僧,在康家坪最西边始修古茅庵水库,后造万圣宫。随后披荆斩棘,垦荒造田,硬生生开出了一个稻浪滚滚的粮仓。

野拂率领南下的几十万大顺军将士,一夜之间散落民间,隐姓埋名,在慈利、常德一带围湖造田、开荒为耕,休养生息。野拂游走各地,打硪号子四处传播。这是继公元前二二一年楚平王之孙白胜,在慈利县修建白宫城之后,打硪号子再次在溇澧流域响起,形成持久的传承高潮。

  大顺军为什么来到慈利?几十万大军一夜之间不见踪影,吃什么、穿什么?这是困扰大顺后期历史研究者的一个谜题。现在这个谜题在一本谱书里找到了答案。据慈利鲁氏族谱记载,早期投奔闯王的大顺军慈利藉将领鲁国道,奉闯王之命,先期回到慈利开垦万亩军田,生产、筹集军粮。鲁国道是一个著名武士,耍一把七十五斤重的大刀。这把大刀早先收藏在沅陵县文化馆,后因行政区划变动,鲁国道故里划归慈利,鲁氏族人取回大刀。遗憾的是这把大刀,在大炼钢铁的年代被融化了。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全国兴修水利的热潮中,慈利县在漫长的三十多年里,举全县之力修建大中小各型水库一百余座,山塘一万多个。在那个火热的年代,打硪号子在各个水库工地响彻云霄,气震山河。这次传承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高峰土家族乡茅庵水库《慈利打硪号子》拍摄现场。汪超摄


茅庵水库就是这百余座水库中的一个小一型水库,而今是乡直机关和周边村民的饮水之源。在百废待兴、缺吃少穿的时代,为了加快工程进度,当时的公社党委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劳动竞赛,在“为子孙造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鼓舞下,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党、团员和劳动模范。在崇尚劳动光荣的伟大时代,历经三十多年,治理溪沟六余公里,山洪冲刷的一千二百多亩沙滩被改造成良田。茅庵水库容积不断扩大,创造了三千多亩旱地变稻田,而且旱涝保收的奇迹。在茅庵水库和治溪造田工地,打硪号子响彻了三十多年,康家坪成为打硪号子的传承地。

观 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