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邮箱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电脑版          手机版
关注我们 |      
名称描述内容
观 点
张家界市境内历代建置沿革考述
来源:原创 | 作者:戴楚洲 | 发布时间 :2024-12-22 | 271 次浏览: | 分享到:



 慈利县江垭镇九溪卫古城门

   “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张家界市境内历代建置沿革悠久,人文历史源远流长,名胜古迹众多,已经发现具有较高历史研究价值的古代遗址100多处。张家界市境内人文历史源头可追溯到数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张家界市已经发现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2处。慈利县金慈街道金台居委会旧石器时代遗址出土“早期智人”使用的打制石器砍砸器、尖状器和盘状器,证明早在距今20万年,张家界市境内已有“原始人群”生息繁衍。

   在夏商周三代,张家界市境内为濮人、巴人、楚人和苗人等古代部族聚居之地。夏代,张家界市境内属于《尚书·禹贡》所载“九州”概念之一荆州之域;商代,张家界市境内属于“南蛮”。西周时期,张家界市境内属于“濮人”所居边陲“荒服”之地。春秋时期,楚军将士越过长江进入澧水流域,设置军事堡垒,首次把澧水流域纳入楚国版图。战国时期,受到“南楚文化”影响的张家界市境内始被楚国纳为黔中郡辖地。公元前277年,秦国蜀郡太守张若率兵征伐楚国以后,把楚国武陵地区的原巫郡、黔中郡及江南地合并成为秦国的黔中郡。在此后长达两千多年专制社会不断更替的历朝历代,张家界市境内建置沿革时有变化,行政区划时有消长,成为人文荟萃之地。自秦朝统一中国以来,历代朝廷均在澧水流域设置郡县、羁縻州县、府县以及土司、卫所等机构,统治本地各族先民。汉代至宋代,张家界市境内历属武陵郡、天门郡、北衡州、崇州和澧州管辖。

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全国推行郡县制度,成为历代定制。秦始皇嬴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朝廷在澧水流域设置的黔中郡所辖慈姑县(县治官塔坪在今慈利县零阳街道太平居委会),含今慈利县、永定区、武陵源区、桑植县、石门县、临澧县、澧县、津市市、安乡县和湖北省鹤峰县、公安县等县地域。明代《弘治岳州府志》最早记载秦朝设置的慈利县由来:“慈利(县),以土俗淳慈而得物产之利,故名……秦为慈姑县,汉为零阳、充县,地属武陵郡。”

 汉高祖刘邦即皇帝位以后,重建统治秩序。汉承秦制,在政治机构和政区体制上承续秦朝制度,全国继续实行郡县制度。据《汉书·地理志》载: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朝廷改秦代黔中郡为武陵郡,析慈姑县为零阳县、孱陵县和充县。其中,零阳县以在零水之北得名,县治白公城在今慈利县零阳街道东郊,含今慈利县以及常德市石门县、临澧县、澧县和津市市。充县因崇山而得名,县治在今永定区教场路古城堤手巾岩澧水北岸台地,谓之“充城”,为张家界市城区最早的治城。充县含今永定区、武陵源区、桑植县、慈利县西北部和鹤峰县西南部。古城堤遗址出土有“充县”字样的东汉木牍,一枚简牍上书“充长之印”等字。孱陵县县治设在今湖北省公安县,含今安乡县和澧县等地。东汉时期,地方行政区划进入州、郡、县三级制,形成豪强割据势力。荆州武陵郡辖区与西汉武陵郡所辖相同,仍辖零阳县、孱陵县和充县等13县,还在县下设置乡、亭、里等基层行政管理机构。

观 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