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邮箱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电脑版          手机版
关注我们 |      
名称描述内容
观 点
岩泊渡散记
来源:原创 | 作者:戴楚洲 | 发布时间 :2025-05-16 | 622 次浏览: | 分享到:

    岩泊渡镇底蕴深厚的乡土文化富有地方特色,民族历史文化和龙舟竞赛活动闻名遐迩。岩泊渡镇聚居土家族、白族人,多为五代时期向宗彦、宋代田承满、宋代钟千一、元代彭嗣祖、明代唐涌、明代吴子仁和明代覃添佑等历史人物的后裔。岩泊渡镇许多人仍然保留民间歌舞戏曲和风俗习惯等土家族的现实特点。根据慈利县民族调查办公室负责人安排,我于1986年秋天,登着单车艰难前往慈利县岩泊渡镇失马村,聆听土家老人向顺安演唱土家语山歌:“阿大必必务卡可,务必笼子借咱坡;务那卡勒嘎那窝,搓列闲萨管他夺。”其汉语意思为:“小姐姐你守牛去,手里握好牛笼头;守守牛来背把柴,家里事情不要做。”在清代光绪年间,福建陆路提督孙开华指挥台湾军民打败法军的“沪尾大捷”,是清朝晚期惟一取得胜利的海战。因为孙开华所带清军将士保卫台湾宝岛,故被誉为“民族英雄”。孙开华为捍卫祖国领土完整做出历史贡献,故在台海地区影响很大。因此,慈利县广泛流传《孙九大人保台湾》等民间故事。

 

  传统红薯粉丝制作技艺,被列为湖南省第四批非遗项目名录;2023年,向延勋被列为湖南省红薯粉丝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清代光绪十九年(1893年),孙开华卒于福建省泉州任所。光绪皇帝批准其原籍湖南省慈利县为之建立专祠,并由礼部将其战功事迹宣付国史馆立传,寻赐祭葬。为了彰显建威将军孙开华保卫台湾的历史功绩,光绪皇帝赠给提督孙开华两套石人石马。孙开华的儿子孙道仁等亲人于1896年把两套石人石马从外地押运到慈利县澧水河畔。孙九大人的衣冠棺和一套石人石马置于孙开华出生地慈利县上五都“孙壮武公府”附近,御碑镌刻清代光绪皇帝写的《祭孙提督文》。另一套在农历五月十五置于孙开华的祖母朱氏故地(后又为孙开华大将军购买田地)慈利县岩泊渡廖家村。因为孙开华从小喜爱划龙舟,廖家村人便划龙舟迎接石人石马,慈利县令杨文贤等地方官主持举行“石人石马安置大典”。岩泊渡乡绅商定把农历五月十五作为爱国将领孙开华纪念日,130年来演变成为农历五月十五“岩泊渡二端午划龙舟”。现在,岩泊渡镇党委、镇政府于每年农历五月十五在岩泊渡镇澧水河段举办二端午节(现又名为大端午节)龙舟赛,周边乡村数十支龙舟队员参赛。慈利县民间文化品牌“大端午划龙舟”,对传承慈利县地域文化具有意义。2023年,慈利县文旅局申报的《岩泊渡“大端午”划龙舟习俗》被湖南省政府列入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由来已久的岩泊渡“大端午”划龙舟活动,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不仅成为各族群众团结协作的粘合剂,而且成为慈利县与全国进行传统文化交流的纽带,更为促进海峡两岸统一发挥作用。

观 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