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植白族仗鼓舞经过了二个大发展时期。一是白族迁始祖来到桑植落脚,与土家族等民族共同发展,创造了白族仗鼓舞的原始雏形,二是明朝初期,社会发展,外来人口来到桑植定居,白族地区人口增加,仗鼓舞得到了长足发展,不断完善了仗鼓舞的艺术体系。
桑植白族仗鼓舞套路多,有"硬翻身、兔儿望月、霸王撒鞭、狮子坐楼台"等"九九八十一套路",灵巧多变。起舞时,人们手持仗鼓,以"倒丁字步"为步伐,三人一组,鼎足而立。
"唯善舞者善战也",桑植白族仗鼓舞舞武同源,受战争和恶劣自然环境的影响,白族人把能陶冶坚强意志,增强体质的武术充分融入舞蹈,如"苏公背剑、野马分鬃"等,动作威猛,又不失舞蹈的细腻。
桑植白族仗鼓舞节奏明快,粗犷大方。人们在锣鼓、唢呐等民族乐器的配合下,翩翩起舞,自得其乐。
桑植白族仗鼓舞不受道具的约束。起舞时,农具或者任何生活用具都可以作为道具,这样既大方,又显示出古朴的美感。
桑植白族仗鼓舞因受地域环境的影响,其动作具有顺拐、屈膝、悠放、下沉的动律特征。
桑植白族仗鼓舞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艺术内涵。700多年的传承,为研究白族人们的生产、生活习俗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也为舞蹈艺术的创作提供了取之不竭的素材。
桑植白族仗鼓舞与其它民间艺术一样,受文革极左思潮的影响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人们对这种古老民间艺术的兴趣越来越淡化,仗鼓师的老龄化和传承人的青黄不接,使得许多传统武术动作濒临失传。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桑植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得桑植仗鼓舞项目保护单位资格。其主要传承人钟会龙义务传承受到媒体及地方政府好评。
编辑:秘书处
审核:熊文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