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一家祖孙三代打围鼓的吗,年龄最大的66岁,最小的仅6岁,他们的围鼓表演受到19国华文媒体代表的特赞和推介——这是2023年海外华文传媒高层集体到桑植县芙蓉桥白族乡合群村见到的一幕。2016年桑植围鼓被列为第四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后,桑植大力转好围鼓传承,到校园,到社区,到景区,深受游客和市民喜欢。
桑植围鼓是桑植民间广为流传的打击乐,在全县23个乡镇广为流传,应用于传统节日、红白喜会及各种庆典活动之中。它由鼓、头钹、二钹、大锣、勾锣五件乐器组成,因演奏时以鼓为中心,司鼓者划“鼓眼”指挥,演奏班子围着鼓“转”,故而称之为“围鼓”。
桑植围鼓最初形成于先民的劳动生活,也与先民的争战与祭祀活动有关。明清之际,融合土家“打溜子”,并与传统戏剧交流,成为独具特色的以鼓为中心的民间打击音乐。桑植围鼓的曲牌有文调子、武调子之分,目前已搜集整理的有《锦鸡摆尾》、《红绣鞋》等文调子153个,《八哥洗澡》、《风老大》等武调子120个,它们各具特色、各呈异彩。
桑植围鼓内容丰富,表演形式独特,其风格或细腻婉转,或激昂雄壮,有很强的观赏价值,最初源于劳动生活和祭祀活动,后融合土家族“打溜子”和戏曲元素,形成独特风格,广泛应用于节庆、红白喜事等场合。
撰稿 秘书处
审核 熊文渊
获取更多资讯请点击http://www.y179.com/page15
联系电话:18974411345
E-mial:459702263@qq.com